传统灭菌方法主要有:高温灭菌,巴氏杀菌,紫外杀菌,核辐射及红外等方法,这些工艺各有优缺点,高温处理可能使物料承受过高温度而导致有效成份破坏;紫外线穿透能力有限,只能用于饮用纯水等领域;核辐射温度虽低但必须集中处理,用户不能自由操作,费用高,运输不便,需要用户调整生产工艺流程以配合杀菌,并且其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,欧美发达国家禁止辐照产品进入市场;红外杀菌仍是以温度为前提,需要达到100~130℃才能杀菌,对热敏性物料是不适合的。总而言之,系统庞大、处理时间长、不易实现自动化、灭菌不彻底、对产品成份有影响、成本高等缺陷,约束了上述灭菌方法的使用。
微波杀菌机理的简述是:生物细胞是由水、蛋白质、核酸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和有机物等复杂化合物构成的一种凝聚态介质。该介质在强微波场的作用下,温度升高。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或破坏,蛋白质变性,影响其溶解度、粘度、膨胀性、稳定性,从而失去生物活性。微波作用能改变生物性排列聚合状态及其运动规律,而且微波场感应的离子流,会影响细胞膜附近的电荷分布,导致膜的屏障作用受到损伤,影响NA—K泵的功能。产生膜功能障碍,从而干扰或破坏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功能,导致细菌生长抑制、停止或死亡;二是细胞中的核糖核酸(RAN)和脱氧核糖核酸(DAN)在微波场力作用下可导致氢键的松弛、断裂或重组。诱导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,从而影响其生物活性的改变,延缓或中断细胞的稳定遗传和增殖。
简单地说微波杀菌、保鲜是微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微波的热效应主要起快速升温杀菌作用:而非热效应则使用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和生理活性物质发生变异,而丧失活力或死亡。因此,微波杀菌温度低于常规方法,一般比较,常规方法杀菌温度要在100度以上,时间要在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,而微波杀菌温度仅在70至90度,时间约为几分钟。通过微波干燥、杀菌处理的食品的保质期可延长3-8倍,不破坏原有的营养成份、色泽、口感和天然风味。与其它干燥、杀菌、解冻设备相比,可缩小占地面积、降低能耗30%~100%。而且不生产“三废”污染。
|
声明:
1、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,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进行负责、考证。
2、如本文涉及其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。 |
【 返回列表 | 加入收藏 | 打印本页 】 |
|
|
|
 |
《中工科技-微波网》客服热线: |
0571-28990953 |
|
《中工科技-微波网》客服QQ: |
189990251 |
您可以给我们留言,寻求帮助。
我们会在一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! |
 |
|
|
 |
|